天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日作家赵福平令人震撼的1812 [复制链接]

1#
青少年白癜风爱心公益 http://nb.ifeng.com/a/20180426/6532940_0.shtml

令人震撼的《》序曲

文/赵福平

这次搬家,在新房子的墙上本人特意安装了一个墙架,目的就是把过去随便扔在一边的几架胶片相机,和一些多年堆放在某个角落的音视频资料,好好保存起来,让它们有一个好的归处。

在这些音频资料中,有一张给我的印象最深,那就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交响乐《》序曲。

年,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入侵俄国,企图在短时间内歼灭俄军,占领莫斯科,并迫使俄国投降。战争开始时,拿破仑军队在数量占优势的情况下,法军逐渐迫近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烧毁粮草的战略,并撤退居民,率军暂时撤离莫斯科。拿破仑在占领莫斯科一个月后,仍无法迫使俄国投降,反而令自己孤军陷入重围,于是下令撤离莫斯科。撤退途中,法国军队不能适应俄国严酷的冬天,加上饥饿和俄军的反击,终致溃败。拿破仑入侵俄国时多达六十万的的部队大部分被歼灭,最后只剩下不足两万人逃出俄国国境。

《》序曲就是柴可夫斯基以俄法此次战争为背景,创作的一部交响乐音乐作品。曲目开始时出现一个静谧深远的主题,赞歌式的表现俄罗斯广袤的领土和美丽风光,以及俄罗斯人民幸福祥和的生活。后来乐曲进入发展部,一个惶恐的主题代表着法军的入侵。再次转到一个进行曲,表达的是俄罗斯人武装上前线,准备抵抗侵略者。后来激烈的主体冲突描绘了残酷的战争。里面变调的马赛曲代表着侵略者法军的到来。再后来,俄国人经过顽强抗争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俄国国歌的旋律在炮声钟声中把乐曲推至最高潮。该序曲于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

柴可夫斯基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位音乐家,特别是《天鹅湖》、《胡桃夹子》等音乐,更是耳熟能详。可能有些刚接触《》序曲的朋友认为这只是一部音乐作品的开始部分。其实不然,虽然叫序曲,但这部作品为一部独立且完整的交响乐作品。

“序曲”原指歌剧、芭蕾舞剧或清唱剧等的开场音乐,19世纪以来,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管弦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加有标题。《》序曲即属于独立、有主题的管弦乐曲。国内交响乐团譬如由指挥家余隆先生执棒的中国爱乐乐团演奏这部作品时,也称《》庄严曲。

这首序曲除了运用正常管弦乐编制的乐器外,还动用了军鼓、大炮、钟等超常乐器在内,在序曲的结尾处还另加了一支军乐队,以期收到热闹和生动的效果。这首序曲在第一次上演时,钟鼓炮齐声轰鸣,配合乐团的演奏,已令参加典礼的公众大为激动。到了近代双声道时代之后,录音技术大为跃进,有几家公司在唱片内加入真实炮声,更使音响发烧友着迷,他们往往利用实炮录音的版本来考验器材的力度、瞬态、低频等方面的能力。这首序曲音量起伏变化极大,动用的乐器非常多,听清楚其中的弦乐、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器,它可以检验你的器材音质音色、结像定位、强弱和动态对比。

这是一个交响乐发烧友不得不听的作品,更是一个男人非听不可的作品。初听这首曲子时,突然的炮声吓了我一大跳。全曲15分钟多,大约13分钟时,震天的炮声,混响的钟声,激昂有力的节奏,使人热血沸腾,狂躁不已。不听便罢,听后死而无憾。

现在欣赏这只曲子大约有三种方式,一种进音乐厅,现场感强,气势恢宏。但非常遗憾的是无论国内国外,音乐厅内现场绝对不会允许打真炮,即使为了烘托气氛打些礼炮什么的,那也得安排在空旷的室外才行,所以室内乐队只能打低音鼓代替炮声;一种买音乐光盘也就是CD,价格便宜,临场感差点,但光盘音乐的制作者都想法加入了真炮声;再一种就是在互联网上试听或下载欣赏,这种方式最简单,也更方便,但体验的效果是最差的。所以我更倾向于听CD,原因很简单,因为本人实在免不了俗,想听恢宏激荡的旋律不假,但最想听到结尾处的炮声却是最真的。

本人收藏的这张《》序曲光盘,由莫斯科爱乐管弦乐团演奏,穆拉文斯基指挥,国内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年的9月2日,购买于济南市泉城路上的一家音像书店。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由于网络技术的崛起和发展,原来遍布大街小巷的音像书店,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