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冰火之歌,青年钢琴家罗维的俄罗斯情怀 [复制链接]

1#

青年钢琴家罗维对俄罗斯音乐的张力及其背后的戏剧性、悲剧性尤其着迷。

俄罗斯音乐的底色与基调虽然悲伤,但很少徘徊在无休无止的悲痛中,总是在极致的伤感中看到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在极致的欢乐中眼含着泪花。这种矛盾而复杂的情感,成了俄罗斯音乐最显著的特征,也正是罗维独奏音乐会“冰火之歌”名字的由来。

5月初到6月下旬,22岁的罗维带着“冰火之歌”在国内展开巡演,途经上海、哈尔滨、广州、长沙、贵阳、重庆。巡演曲目的选择上,罗维颇有想法,上半场曲目选自俄罗斯学院派作曲家的音乐,下半场曲目则聚焦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等都经过正统的音乐学院教育,穆索尔斯基等民族乐派没有经过严格训练,但他们对音乐的想象五光十色,非常绚烂,甚至有点野性。我想让观众感受到俄罗斯作品背后的悲剧和戏剧有那么多分支和不同。”

虽然两者都有着浓郁的俄罗斯情怀,但各有不同,罗维既要表现学院派的严谨,也要生动演绎绚丽夺目的民族风。两种风格在同一场音乐会中碰撞,也呼应了“冰火之歌”的演出主题,有一种极致的对比。

罗维对俄罗斯音乐的喜爱深刻在DNA里。小时候,她就喜欢听《天鹅湖》、看《胡桃夹子》,甚至被父母送去学芭蕾,考虑到芭蕾对外形条件的严苛,她放弃了,但这段经历影响了她对俄罗斯音乐的理解。

11岁,罗维创造了世界上最小年龄与乐团合作演出完整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纪录。13岁,她以第一名全额奖学金考入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师从加里·格拉夫曼,成为郎朗、王羽佳的同门师妹。

格拉夫曼是俄罗斯人,也是黄金时代大师霍洛维兹的学生。作为罗维在美国近十年求学路上的重要领路人,他对俄罗斯音乐的热衷,对罗维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和格拉夫曼学习的过程中,罗维近来印象最深的是柴可夫斯基的《杜姆卡》(悲歌),这也是本次巡演的曲目之一。受疫情影响,罗维去年上了一年的线上课程,她用手机录好演奏片段,发邮件给老师,他再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